2023年4月,由北京,上海,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柯达伊音乐专家们在香港发起的“中国柯达伊音乐教育研究院”正式成为了由柯达伊教学法发源地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柯达伊研究院2023年开设的全球“国际柯达伊证书(IKC)”课程的中国唯一培训中心。
这意味着从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由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字系,并先后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音协,后到人民音乐出版社担任总编辑的陈平老先生翻译国外的文献,在“中国音乐教育”期刊以连载的方式发表开始(同时陈平先生也是国内第一个亲自翻译教学法资料并发表的人),之后的4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有像汪培元、廖乃雄等音乐教育专家翻译资料和传播,而逐渐被我国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名字——“柯达伊教学法”终于以最正式的“官方身份”来到了中国。
▲陈平——把教学法亲自翻译并介绍到国内的第一人
(图片资料由陈平的儿子著名作曲家,钢琴即兴演奏家陈一新先生提供)
柯达伊先生是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民族音乐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同事以及继承者们,创立并完善的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使匈牙利的民族音乐得到了极好的传承;使匈牙利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有着深厚艺术素养的国民。因此,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家们前往匈牙利参观访问和学习,探究柯达伊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杨立梅教授是我国最早到匈牙利系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音乐教育家。杨立梅教授先后于1987年前往匈牙利考察,1989年到李斯特音乐学院进行了约一年半时间的学习,1992年又用于一年多的时间到柯达伊的家乡克奇克梅特市的柯达伊研究院学习、研究柯达伊的理论和方法,并系统了解了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出版的《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等书为介绍柯达伊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提供了初步和比较实际的资料,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杨立梅教授在匈牙利(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杨立梅教授亲自参与创建的 “中国柯达伊学会”(1988年10月28成立),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1月6日成立)十年如一日的在宣传和推广柯达伊教学法,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师资,为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的普及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最强保障。
老一辈音乐教育家们的开放精神和无私奉献,让越来越多的年轻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接触和学习柯达伊教学法。“中国柯达伊音乐教育研究院”发起人之一的邱利萍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且有幸得到前辈的引荐,与杨立梅教授相识,并在杨教授的推荐下前往匈牙利柯达伊研究院学习,深入研究柯达伊教学法,而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邱利萍老师2017年回国后,除了在教学一线推广柯达伊教学法在幼儿、少儿、成人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之外,也非常认同柯达伊的 “做一个好的老师要比做一个歌剧院的指挥还重要得多。对于一个不好的指挥,失败的是他一个人,对于一个不好的老师,他会持续他的失败30年,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因此创建了专注于柯达伊教学法师资培训的“柯达伊音乐教育”平台,通过邀请世界各地的柯达伊教学法专家,开设了不同的师资培训课程,让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专业的学生能近距离的学习到更纯正的柯达伊教学法,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目前注册学员已达到了8648人。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更多的音乐同伴们加入,星星之火终可燎原,最终最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邱利萍
由于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遵循了儿童学习的规律,抓住了音乐教育的本质,而不管它推广至任何国家或地区仍能坚持保有各地的民族特色,提倡以当地民谣作为教学的素材,使之本土化,因而被越多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和使用,并对当地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少数民族的人们创造了自己的民族音乐形式,在经过不断积累、改造、精炼中走向成熟,为后人流传下来无数经典,这都将成为音乐教育中极佳的教学素材,同时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因此柯达伊教学法十分符合我们的现状,不仅有利于继承发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将爱国热忱、民族情感深植于儿童心灵中。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借鉴和吸取国外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推动我们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20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学校美育课程以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为主体,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要求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培育一批学校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开发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美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音乐学科是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我国音乐学科通识教育存在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教师个人音乐素养良莠不齐,专职音乐教师不懂得如何教学等难题。因此,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基础音乐教育,提升音乐学科通识教育成效,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就是我们引进“IKC”课程的原因——传承民族音乐,提高国民艺术素养。
“国际柯达伊师资认证(IKC)”课程借助全世界最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在该领域最顶级的专业的带领下,相信能为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提供学术支持,快速提升我国教师的音乐素养、教学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快乐学习音乐的目的,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独有的育人价值,打造高质量基础音乐教育,不断提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水平和国民音乐素养。
“IKC”课程可以让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无缝衔接的接受国际顶尖音乐学府专家的指导帮助;推进实现音乐教育师资专业化,让我国音乐教师享受到系统专业的培训,相信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能够实现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尽早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接轨。
“IKC”课程是向全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传递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真谛——专家们将在分享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同时,渗透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理念引领教师的教学,又以教学促进理解、深化理念,使老师们逐渐具有创造力,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从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引入中国,到逐渐被人熟知和接受;从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试点培训,到系统培训,再到现今国际柯达伊师资认证(IKC)课程正式扎根中国,在这条充满了挑战和有意义的道路上,有一群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同仁,不断搭建平台,建立柯达伊教学体系学习交流的桥梁。期待这个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教学法之一的柯达伊教学法对我们的音乐教育发挥出其重大的价值。让我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终生享受音乐艺术带来的快乐。